1
知道牧羊沖有一棵八百多年樹齡的“茶樹王”。
知道牧羊沖有一條連接著湘鄂川的茶馬古道。
知道牧羊沖有個名叫高忠垠的甑蒸茶傳人,醉心茶文化,斥資收集與茶業(yè)相關的器具和文物,籌建茶文化博物館,志在開拓茶文旅之路。
初夏,“5·21”國際茶日那天應邀參加三合鎮(zhèn)牧羊沖村組織的茶事活動,見到了牧羊沖的真容。這里海拔670米,山巒起伏,抱綠擁翠。除了山林就是茶園,成片連塊的,巴掌大小的,見縫插針般散落在坡前嶺后,高丘低壑,地角山隈,宅邊村旁。陽光姣好,景色姣好,沿途所見婦女采茶的畫面姣好。遂想起清代本土詩人的竹枝詞:“清溪一曲幾人家,谷雨疏疏唱采茶;徑合遺經(jīng)補桑苧,冰甌雪碗試新芽?!?br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 outline: none !important; padding: 0px; list-style-type: none;"/>
茶葉,茶業(yè),是牧羊沖妥妥的主旋律,主色調(diào)。
2
牧羊沖種茶制茶販茶,很有些年代了。
1994年第三期的《茶葉通訊》載有科技人員在今牧羊沖村發(fā)現(xiàn)一株古茶樹,經(jīng)解剖葉面結構,海綿組織發(fā)達,具有世界茶樹罕見的葉片學解剖特征,是我國古茶樹原生地的活見證。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所長包小村稱,湖南具有同等資質(zhì)和科研價值的古茶樹僅兩棵,一棵在保靖縣,一棵在慈利縣的牧羊沖。
查閱史料,宋代已有牧羊沖所在州縣產(chǎn)茶的記載;元代時地方政府設榷茶提舉司,管理茶葉種植、制作和實施專賣事務;民國版《九溪衛(wèi)志》載:“茶則麻寮著名?!甭殄技疵髑逋了緯r期的麻寮長官司,牧羊沖屬其轄地。當?shù)貎笐虺?,抄有描述牧羊沖甑蒸茶這一古老技藝的唱詞:“鍋兒炒、甑子蒸、簍簍炕、煙上熏、紅帶纏、綠帶捆、箱中擱、柜中存?!?br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 outline: none !important; padding: 0px; list-style-type: none;"/>
1893年,廣東客商盧次倫創(chuàng)辦“泰和合茶號”,在湘鄂西數(shù)縣的產(chǎn)茶區(qū)設有數(shù)十家茶莊,制作的“宜紅”茶主要銷往歐洲。1899年,泰和合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達鼎盛期,宜紅茶產(chǎn)量突破15萬公斤大關,制作和銷售人員近6000人,旱運騾馬達五百多匹,水運繁忙時茶船多達百余艘,盛極一時。受“泰和合茶號”蔭及,牧羊沖種茶、制茶、販茶步入黃金時期。每年清明前,這里的制茶人通宵達旦趕制“明前茶”,如約送達“泰和合”設立在津市的茶莊,免費食宿?!半x香草,蛾兒黃,沿途十里皆茶香”,茶商笑吟吟前往半路上鞭炮迎接的場景風靡一時。以牧羊沖為起點,茶馬古道往東南西北延伸共50余公里,騾馬客、商販絡繹不絕。村里保存較好的木質(zhì)古建筑群洪家大院,占地3000余平方米,大小房屋百余間,除了居住,清代中期已擁有頗具規(guī)模的茶葉加工作坊。光緒年間,茶葉銷售愈加興旺,洪家大院改建成六個天井的組合式建筑群。我們一行流連于古槽門粗礪的石板臺階,老天井一側陳年舊色的板壁、雕花木窗以及擺放棺木的堂屋,遙想當年院落內(nèi)外騾馬成群的熙熙攘攘,往來于茶馬古道的浩浩蕩蕩,該是何等人歡馬叫的鼎盛氣象!
一度沉寂后,上世紀80年代伊始,牧羊沖村重振雄風。茶園面積增至2500多畝,居三合鎮(zhèn)“萬畝茶園”之首;目前有茶葉種植合作社3家,茶葉生產(chǎn)加工廠7家,其中省級茶葉企業(yè)1家;村民黎中華經(jīng)營的綠針茶廠,由甑蒸茶傳統(tǒng)技藝衍生甑茶蒸汽殺青的新工藝;全村常年生產(chǎn)加工和銷售的茶葉在3000噸以上;全村年產(chǎn)值在1.5 億元以上。2014年成為小康村;2016年獲湖南省“十大最美茶葉村”稱號;2017年獲湖南省“十佳茶旅景區(qū)”稱號。2018年,高忠垠執(zhí)掌的牧羊沖古茶文化旅游公司選送的甑蒸紅茶,獲湖南省茶業(yè)博覽會“茶祖神農(nóng)杯”名優(yōu)茶金獎。2020年,高忠垠執(zhí)掌的牧羊沖古茶文化旅游公司申報牧羊沖茶馬古道(萬畝茶園)生態(tài)茶旅,入圍全國40條茶鄉(xiāng)旅游線路;2021年和武陵源峰林峽谷風光一道,打包入選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部中國美麗鄉(xiāng)村休閑旅游行(冬季)精品景點線路推介。
穿行于翠枝芳葉的大小茶山和大小茶園,源遠流長、根深葉茂的厚重感撲面而來,老樹新苗、生機勃勃的鮮活感撲面而來。亦覺得“牧羊沖”這名字既鄉(xiāng)土,又素雅,天然去雕飾而富有詩意,讓人自然而然聯(lián)想起純樸可愛的牧羊女兼采茶女形象:哼牧羊曲,唱采茶歌,編織彩虹般美麗的心情和夢想……遂吟詩一首:“牧羊沖兮甑蒸茶,水土氤氳孕物華。萬里茶道今巨變,芬芳山野滿天霞?!?br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 outline: none !important; padding: 0px; list-style-type: none;"/>
3
眼前便是高忠垠收藏的茶文物了。
茶背簍、茶水筒、茶盤、茶飯筒、茶篩籃、茶簸箕、茶巖灶、茶銅壺、采茶簍、茶團篩、茶綁腿……近千種古茶器物,看得人疑心時光倒流,不知不覺回到宋元明清和民國時期,回到那渺渺云霧,那悠悠古道,那晚風中的裊裊茶香,那晨光里的聲聲馬蹄……
高忠垠,土生土長的牧羊沖人,甑蒸茶世家出身,從小耳濡目染無數(shù)與茶有關的故事和傳奇。成年后去外地發(fā)展,熱愛故土的繾綣之情與日俱增,報效家鄉(xiāng)的赤子之心與日俱增。暫時擺放在他家中的這些古茶器物,便是這位牧羊沖甑蒸茶制作工藝第五代傳人,斥資百余萬搶救性收集過來的。他發(fā)起組織牧羊沖騾馬號子傳承人尋訪與詞曲發(fā)掘整理,搜集打馬棍、騾馬號子、騾子客酒令等民間歌謠100多首,其成果收入與人合作編著的《茶馬古道上的民間音樂活化石》出版發(fā)行。他發(fā)起組織茶馬古道(湖南慈利段)的文化考察和申遺活動。2020年,他被省茶葉學會授予“湖南千億茶產(chǎn)業(yè)建設先進個人”稱號。2023年,他入選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評選的“鄉(xiāng)村文旅能人”;同年,他作為傳承人的“牧羊沖傳統(tǒng)甑蒸茶制作技藝”,經(jīng)評定入選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聊起牧羊沖甑蒸茶,聊起茶馬古道,聊起籌建中的茶文化博物館,聊起茶文旅融合,高忠垠一臉的亢奮,滔滔不絕,充滿激情。他博聞強記,對湘鄂川、滇藏茶馬古道路線圖,武陵山區(qū)茶文化源流之類如數(shù)家珍。話題不時旁及方志正史,以及麻寮土司時期的風物掌故、前塵往事,足可見用情之深。同行的輝廷兄說起一個情節(jié),令我為之動容:一回,高忠垠睡到床上了,忽然想起某地有個茶具古董,得先下手收購,以免流失。捱到妻子睡熟,悄悄出了門。幾個小時車去車回,妻子渾然不覺,睡得正香呢……
在習慣了急功近利、吹糠見米的人們看來,高忠垠如此熱衷打撈茶文化卻不見真金白銀,遂不以為然。高忠垠卻有自己的主見:做大做強牧羊沖茶業(yè),茶文旅融合是必由之路。只有把“文”的文章做足了,才能給“茶”和“旅”注入靈魂和活力,插上騰飛的翅膀。文化原本就是生產(chǎn)力,真正與茶業(yè)、旅游做到深度融合了,必將彰顯可觀的后勁和附加值。“將欲取之,必先與之”,扎扎實實發(fā)掘、豐富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程。就好比飼養(yǎng)家禽,先得把蛋生下來,把蛋孵出來,才有雞鳴、鴨叫、鵝唱。
4
我們一行去茶馬古道,感受滄桑和荒涼。
機動運輸工具一進入這里,騾馬時代的茶馬古道就悄然謝幕了?;膹U山道上殘存的路碑,有乾隆年間的,有道光年間的,或破損或斷裂,碑刻的字跡好些已模糊了。長滿青石板的青苔們,沿著行人的褲腿使勁往上爬。攀行于崖壁上人工鑿出的石級,有人說依稀可見曾經(jīng)的騾子客背影與我們玩重疊呢。途經(jīng)螃蟹巖,泉水一時從“螃蟹”的左眼出,一時從“螃蟹”的右眼出,曾經(jīng)的騾子客于是說起螃蟹成精、鄉(xiāng)間女子不敢單獨過往的山野往事。當年的驛站多已斷壁殘垣,淹沒于草叢深處。我們見到的,僅有小地名“棺材井”一處,磚木結構的屋子仍在,屋內(nèi)煙熏火燎的痕跡仍在,外墻尚未剝落的石灰上——毛筆寫的“安宿”二字仍在,驛站一側方便騾馬飲水的老井仍在。眼前驀然浮現(xiàn)出騾子客們在此稍事休整,嘴里吼唱著“騾馬號子”繼續(xù)迤邐前行的場景:“清明茶呀嫩又嫩,做好白茶去宣恩。騾馬路過棺材井,喝口井水歇口氣,保你一路好風順……”